十八屆三中全會是中國經濟制度的一個拐點。三中全會后,中國經濟制度的變遷有了一個藍圖,有了一個大方向,有了一個基本路線圖。
具體說,三中全會后中國經濟制度會更加明確地朝著現代市場經濟制度演進?,F代市場經濟必須要有一個非常好的制度支撐,這是當前困惑中國經濟的一個制度問題:即現代市場經濟該怎么建立起來,靠哪些制度建立起來,這是最關鍵的。
另外,現代市場經濟里還有一個復雜性,即市場經濟里會有一些市場競爭的失意者、失敗者,他們并不是懶惰的人。這部分人需要支持、同情、理解,因此現代市場經濟制度需要一定比較基本的福利制度支持,這是建立市場經濟所必需的。
三中全會指明了一個方向,更具體地講,這次說法是“讓市場發(fā)揮決定性作用”,同時也要“更好地發(fā)揮政府管理職能”。
這兩句話要連在一起理解。打一個比方,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相當于在球場上讓運動員按照自己的運動理解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技能、全面地競爭,能力的競爭、球技的競爭是主導一場球是否精彩的主要因素。同時,如果裁判不稱職,裁判的判決不到位,甚至袒護另一方,這個比賽也沒法看。
所以一場球比賽要精彩,不僅要以運動員的競爭作為決定這場球的勝負主要因素,同時裁判得到位。裁判是政府,政府要透明、公開、有效地裁決市場競爭,維系市場競爭的基本框架。
除此之外,政府的作用還在球場之外,球場之外必須有保安,不能讓與踢球無關的人進球場鬧事,這也是政府的職能。政府提供最基本的社會治安,得提供一個最基本的法治環(huán)境,得提供最基本的國防。所以這次強調“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實際上是讓政府的作用更加明確、更加清晰。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這輪改革真正細化、落實,那么在未來兩三年經濟增長速度會有一定的放緩,會降到7%左右。因為這一輪改革在短期內會有陣痛,會有收縮的效果,包括對地方政府行為的控制,包括對地方征地的限制,包括對銀行系統(tǒng)、金融系統(tǒng)的整頓,對地方債的清理等。只有將陣痛熬下來,我們的市場經濟才會更加現代化。
如果短期增長速度下降得太快,如果陣痛太大,該怎樣緩解陣痛?麻藥在何處?
我的建議是適當地增加一點中央財政赤字,適當地增加一點中央發(fā)行債務的水平,用發(fā)債的收入推動公共消費性的投資。所謂公共消費性投資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空氣污染的治理等,補貼一部分高燃企業(yè)關停,補貼一些新進產能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生產能力進入,以新生產能力替代落后的生產能力,這些應該在短期內能維系經濟增長的痛點。
就短期而言,經濟增長點會來自于一大批公共消費性投資。例如空氣治理,得建天然氣的電燒廠,得炸掉一些高污染燒煤的發(fā)電廠,這個錢在一定程度上應該由政府來出,這將是一個增長點。
就中期來看,第二個增長點是產能的更新,中國現在有大量的產能需要被淘汰掉,需要投資新的產能。而投資新產能本身也會帶來經濟波動。
第三個增長點可能需要三四年才能成為比較明顯的增長點——居民的消費。居民消費其實已經啟動,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從過去的35%甚至更低上升到42%左右的水平,每年占GDP比重至少上升0.7%。這個數值的背后,是勞動力市場的巨變:勞動力短缺了致使工人的收入提高,特別是農民工。收入提高后消費自然會上升。對于農民工來說,這個過程也將是一個城市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