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是一個海岸線漫長的國家,在海洋文化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傳統(tǒng),但在全球海洋文化交流中,中國海洋文化的價值卻未能得到充分展現。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文化自覺的前提下,充分認識中國海洋文化的內在邏輯,探尋中國海洋文化在發(fā)展中面臨的困境,延續(xù)海洋文化的生命活力,建立包容的海洋文化格局。
【關鍵詞】海洋文化 內在邏輯 文化格局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中國海洋文化的內在邏輯:歷史自覺、主體自覺、價值自覺
中國海洋文化歷史悠久,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精神意蘊與價值內涵,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自覺的語境下,中國海洋文化有其獨特的內在邏輯,值得我們進行一番深入分析。
歷史自覺:審視中國海洋文化的歷史發(fā)展。文化的生成與發(fā)展離不開歷史傳統(tǒng),要推進當代海洋文化的發(fā)展,我們必須從歷史視角審視中國傳統(tǒng)海洋文化。在15世紀地理大發(fā)現之后,世界海洋文化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以德國哲學家康德為代表的一些西方思想家認為,中國雖有古老的歷史文明,也創(chuàng)造了悠久的歷史文化,但中華文明是一種內生性的文明,與西方海洋文化相比,中華文化更多是內陸文明??档碌倪@種思想不但深深影響了西方,在國內也擁有一定的市場。人們曾一度對中國傳統(tǒng)海洋文化進行批判,試圖割斷其與中華文明的聯系。盡管在中國古代,農業(yè)文明一直占據優(yōu)勢地位,但海洋文化也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助推作用,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因此,在推進當代中國海洋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海洋文明的作用不應被忽視,我們要站在歷史的高度來審視中國傳統(tǒng)海洋文化,提升中國海洋文化的歷史自覺。
主體自覺:理性認識全球海洋文化的多元共存。長期以來,中國海洋文化表現出缺乏主體意識的一面,這主要是因為在西方海洋文化的主導下逐漸喪失了文化自信。就文化發(fā)展理念而言,在過去的100多年里,在與西方文明接觸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海洋文化給西方文明帶來的種種實惠,在對中國海洋文化的認知上出現了不自信的心態(tài)。一些人認為中國的海洋文明對中國近代化進程似乎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因而沒有形成整體性的共識。面對這種局面,我們有必要提升中國海洋文化的主體意識,增強主體自覺,充分認識到西方海洋文明是一種主體的“他者”,而不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全部與中心。同時也要看到,中國海洋文化同樣具有獨特的歷史意蘊和精神內核,對中華文明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價值自覺:樹立海洋文化核心價值觀。海洋文化價值觀是海洋文化發(fā)展的核心內容,也是海洋文化最深層次的文化意蘊。海洋文化價值觀反映了人們對海洋世界的根本認知,也體現了人們對海洋文化的價值判斷。在全球化時代,海洋文化價值觀更加關系到海洋文化建設及發(fā)展的方向。在現實中,如果海洋文化價值觀出現了偏差,就可能導致海洋文化發(fā)展走上歧途,更不可能形成文化自覺。因此,在海洋文化的發(fā)展中,我們有必要彰顯海洋文化的價值內核,充分樹立海洋文化的價值自信。
中國海洋文化亟待提升話語權
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海洋文化的多元交流趨勢日漸明顯。但由于長期以來西方海洋文化在交流中顯示出優(yōu)越性,文化交流的單向性較為突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球海洋文化平等對話的不暢。對此,我們應當深入了解中國海洋文化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更好地提升海洋文化話語權。
首先,悠久的海洋文化未能很好地轉化為海洋文化軟實力。我國在歷史發(fā)展中積淀了豐富的海洋文化資源,但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海洋文化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開發(fā)與利用,海洋文化的價值也未能充分展現??梢哉f,在全球海洋文化體系中,中國海洋文化資源未能被很好地轉化為海洋文化軟實力,因而在全球海洋文化規(guī)則體系中也沒有足夠的話語權。故此,我國需要對悠久的海洋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在傳承海洋文化歷史傳統(tǒng)的同時,加強海洋文化在政治、外交中的運用,提升海洋文化軟實力。
其次,我國海洋文化發(fā)展水平落后于世界海洋文化整體發(fā)展水平。我國海域遼闊,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國,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海上絲綢之路曾連通四海萬方,造船技術、航海技術也曾一度領先世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海洋實力整體發(fā)展迅猛,正從海洋大國走向海洋強國,在海洋貿易、海洋科技等方面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同時,海洋資源被破壞、海洋面臨的生態(tài)問題等,也是與之并存的短板,限制了海洋文化的整體發(fā)展水平。
再次,海洋文化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西方海洋話語體系。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的文化和價值觀隨之進入我國社會,其中也包括西方海洋文化,加之西方海洋話語權長期以來擁有主導地位,因此中國海洋文化在向外傳播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制于西方海洋話語體系。當前,國際形勢變幻莫測,海洋爭端日漸增多,多極化的海洋關系日漸建立,中國應當抓住“一帶一路”的良機,傳播獨具中國特色與中華文化內涵的海洋文化,打破西方壟斷海洋文化話語權的現有格局。
延續(xù)中國海洋文化的生命活力,建立包容的海洋文化格局
中國是一個海岸線漫長的國家,在長期發(fā)展中形成了自身獨有的傳統(tǒng)。由于在全球海洋文化交流中,中國海洋文化的價值未能得到充分展現,因此,我們必須在文化自覺的前提下,清除中國海洋文化發(fā)展道路中的種種阻礙,為海洋文化的發(fā)展鋪平道路。
深入了解中國海洋文化發(fā)展的歷史,延續(xù)中國海洋文化的生命活力。西方傳統(tǒng)觀點認為,中華文化是典型的大陸文化,是一種落后的農業(yè)文明。顯然,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中國不僅有大江大河,還有遼闊的海域;中國不僅有海洋商業(yè)文明,也有獨特的海洋農業(yè)文明。中華先民曾一度躬耕于滄海并揚帆海外,在異國他鄉(xiāng)留下了奮斗的足跡。我們要銘記這些輝煌的歷史,深掘我們的海洋文化,通過建立古今之聯系,推動當代中國海洋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面向現實、面向全球,不斷延續(xù)海洋文化的生命活力。
弘揚中國海洋文化傳統(tǒng),建立包容的海洋文化格局。在歷史進程中,中國海洋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品格,我們在考察中國海洋文化的發(fā)展軌跡之時,需要正視歷史,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要深入探尋中國海洋文化的優(yōu)秀特質,在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弘揚中國海洋文化的價值。在此過程中,我們還應不斷提升中國海洋文化的主體自覺,積極與不同的海洋文化開展平等對話、交流,進而構建自身獨有的海洋文化格局,推動中國海洋文化不斷發(fā)展。
豐富中國海洋文化的價值體系,擔負起海洋文化的發(fā)展使命。中國海洋文明的發(fā)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長期以來,中華文化家國天下的情懷,以及大一統(tǒng)的傳統(tǒng),使得中國海洋文化擁有與生俱來的獨特魅力。這一文化傳統(tǒng)依靠的并不是堅船利炮的武力,而是依靠文化融合的巨大力量。在推進中國海洋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應當不斷豐富與弘揚海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即和平、包容,從而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文化主體地位,與其他海洋文化國家保持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將“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海洋文化的傳播融入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肩負起發(fā)展中國海洋文化的光榮使命。
(作者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馬志榮、薛三讓:《后鄭和時代:中國海洋文化由開放走向內斂的現代思考》,《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
②洪剛、洪曉楠:《中國海洋文化的內在邏輯與發(fā)展取向》,《太平洋學報》,2017年第8期。
③曲金良:《中國海洋文化的早期歷史與地理格局》,《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年第3期。
責編/王妍卓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