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北京疫情出現反彈應急響應級別由三級調至二級,警告我們,防疫工作不能有一丁點兒“歇腳松勁”的想法,必須保持“如臨深淵”的危機感和“如臨大敵”的警惕感,筑實筑牢疫情“防火墻”。
疫情防控,我們取得了“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湖北保衛(wèi)戰(zhàn)”的偉大勝利,取得了務實管用的“中國經驗”。用好用活這些經驗,是“壓制”疫情反彈的重要法寶。“防控要趁早”,疫情防控重在向“早”字要速度,應勢而動贏先機。必須始終牢牢掌握疫情防控主動權,堅持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高度警惕,嚴防境外輸入風險。必須提前研判,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對疫情實時監(jiān)控,做到“早發(fā)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人防+技防”,疫情防控重在向“細”字要精準,分類施策到邊角。堅持細之又細,充分發(fā)揮網格化管理作用,全面掌握各類人員特別是流動人員信息。推行智能門窗感應器、二維碼信息登記等經驗做法,有力提升小區(qū)管控效率。
疫情防控工作實質反映出基層治理能力。作為地方政府,要通過疫情防控工作積極探索基層治理制度創(chuàng)新和能力建設,促進疫情防控戰(zhàn)線更加堅不可破。黨的領導是無往而不勝的堅強保障,要始終高舉黨建引領的旗幟,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嚴格落實各級黨組織一把手負責制和包干負責制,以“頭雁效應”激發(fā)“群雁活力”,凝聚起發(fā)揮制度優(yōu)勢、提高治理效能的強大合力。改革是推動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活力之源,要堅持“發(fā)展出題、改革破題”,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斷深化公共衛(wèi)生體制改革,強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切實織密人民生命安全“防護網”。人民是我們黨執(zhí)政的最大底氣,此次疫情防控的重要經驗就是群眾參與、群防群控。要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全方位提升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不斷豐富新時代楓橋經驗,依靠群眾力量探索出讓群眾真正受益、讓群眾真心滿意的社會治理模式。
生命健康是全面小康的題中應有之義,只要我們時刻緊繃疫情防控之弦、務實疫情防控之舉、筑牢疫情防控之墻,就一定能在“摘下口罩”的同時穩(wěn)步奔向小康之路。(作者:馬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