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加強對外文化工作中,處理好文化自信與文明交流的關系是首要前提,協(xié)調好政府引領與民間往來的關系是根本原則,掌握好主題闡釋與方式創(chuàng)新的關系是基本內涵,統(tǒng)籌好媒介融合與傳播效能的關系是重要要求。唯有把握好這幾對關系,才能更好地傳播中國價值、弘揚中國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關鍵詞】新時代 對外文化工作 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識碼】A
文化是人類文明成果的精華集成,蘊含著一個民族的生機與活力,彰顯著一個國家最深層的情感表達。弘揚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是對外文化工作的重要目標。做好對外文化工作不僅有利于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加強對外文化工作,要立足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厘清對外文化工作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內容,正確把握幾對重要關系。
處理好文化自信與文明交流的關系
處理好文化自信與文明交流的關系,是新時代加強對外文化工作的首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只有堅定文化自信、發(fā)揮自身文明的優(yōu)勢,才會實現(xiàn)更好的交流發(fā)展。為此,要正確把握文化自信與文明交流的關系,即在對外文化工作中堅守民族立場、守住文化安全底線、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激發(fā)文化創(chuàng)新活力。
首先,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要認識到堅守民族立場是開展對外文化工作的前提,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要以充足的底氣與自豪感在對外工作中積極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xiàn)中華審美風范,從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和國家發(fā)展的偉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強文化自信,增強講好中國故事的底色和底氣”。這也是在對外文化工作中處理好文化自信和文明交流關系的基礎。
其次,加強文明交流互鑒。不同文明各有特色,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在對外文化工作中,要注重推動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融合,使其在充分汲取世界各種文明養(yǎng)分的過程中不斷豐富、發(fā)展和壯大,增強文化軟實力與文化自信心。要注重兼收并蓄,始終秉持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促進其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要用現(xiàn)代元素激活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使其在國際傳播中更具影響力與感召力。只有站在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統(tǒng)一的高度,“不忘本來”“融合外來”,才能為弘揚中華文明“開辟未來”。
協(xié)調好政府引領與民間往來的關系
協(xié)調好政府引領與民間往來的關系,是新時代加強對外文化工作的根本原則。對外文化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性工程,僅僅依靠政府力量遠遠不夠。另外,以往對外文化工作中存在模式機械、內容生硬、形式刻板等問題,導致文化對外傳播缺乏靈活性與人情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際傳播的效果。對此,要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chuàng)新人文交流方式,發(fā)揮政府引領作用,凸顯民間往來優(yōu)勢,加強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一方面,發(fā)揮政府引領作用。對外文化交流是立體、全面的文化活動,須在政府的積極引領下有序開展。政府可以通過制度設計、資源供給和人才聚合等方式,搭建合作平臺、開辟合作渠道、打造合作網絡、創(chuàng)新合作模式,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渠道的人文合作與交流,為民間往來確立基本框架、奠定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凸顯民間往來優(yōu)勢。應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豐富文化交往渠道,形成文化傳播合力。人是文明交流互鑒最好的載體,讓人民群眾廣泛參與進來,使其成為自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以此擴大傳播范圍,形成規(guī)?;膫鞑バ?。尤其要借助海外留學生、華人華僑等民間力量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在政府的政策支持與引導下,形成推進文化對外傳播的良好氛圍,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走得遠”“走得順”。
掌握好主題闡釋與方式創(chuàng)新的關系
掌握好主題闡釋與方式創(chuàng)新的關系,是新時代加強對外文化工作的基本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chuàng)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yè)態(tài)、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外文化工作是黨的輿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應尊重文化傳播規(guī)律,鮮明闡釋文化主題,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也就是說,對外文化工作既要緊扣核心主題,又要根據對象特點加以創(chuàng)新轉變,做好主題內容“守”與方式方法“變”的有機結合。
首先,圍繞中心主題,講好中國故事。要在對外文化交流中著重闡釋中國特色和中國道路,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事例展示偉大發(fā)展成就;凸顯中國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動講好關于黨和人民奮斗的精彩故事;彰顯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
其次,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增強國際話語權。中外人群在話語邏輯、風俗習慣、審美心理等方面具有差別,如何把我們想講的與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積極爭取國際上的話語權,增強文化傳播的魅力、吸引力、親和力?這就迫切需要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構建外國民眾“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的國際話語體系,增強中國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中國故事展開的邏輯主線,以外國受眾熟悉的思維表達范式、接受心理營造故事情境,使其不知不覺地進入情境中,進而產生情感共鳴,增強中國文化在國際傳播中的親和力與感染力。
統(tǒng)籌好媒介融合與傳播效能的關系
統(tǒng)籌好媒介融合與傳播效能的關系,是新時代加強對外文化工作的重要要求。新時代是媒介融合發(fā)展的時代,如何有效增強傳播效能、提升國際影響力、增強國際話語權,是對外文化工作亟需解決的現(xiàn)實難題。對此,要充分做好媒介融合這篇大文章,強化互聯(lián)網思維,借力新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
其一,大力推進媒體融合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媒體在國際傳播中存在著針對性不強、親和力缺乏、說服力不足等問題,削弱了對外宣傳的效果。隨著以互聯(lián)網技術為支撐的全媒體、自媒體、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文化傳播與交流的方式、內容也將經歷全新的變革,新媒體成為各國擴大對外宣傳的重要手段。傳統(tǒng)主流媒體通過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fā)展、借鑒新興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在靈活度、即時性、多樣性等方面發(fā)生轉變,公信力、影響力與輿論引導力也得以增強。
其二,積極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將新興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資源進行深度整合,形成多元化傳播渠道,建設全媒體傳播矩陣,構建新舊結合、形式豐富、融合聯(lián)動的現(xiàn)代傳播體系,以適應當代國際傳播趨勢、提高國際傳播效能,從而使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更加立體、生動與精彩,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作者為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團委書記)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項目“高校意識形態(tài)安全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提升研究”(項目編號:2016SJB710004)和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項目編號:DS2017B020)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②《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年。
③《習近平新聞思想講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責編/刁娜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chuàng)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