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性課程,是對青年學生開展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關鍵一招。講好新時期的思政課,讓思政教育的理念入腦、入心并非易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革命文化是黨領導廣大的人民群眾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寶貴資源,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展現(xiàn)頑強拼搏決心的歷史見證者,是督促新時代青年學生堅定初心使命、感悟中國共產(chǎn)黨人、革命先烈頑強拼搏決心的天然教材。近年來,各學校大力推動紅色資源融入思政課的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將革命文化貫穿于思政課的教學全過程,發(fā)揮革命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思政課的育人實效性。
用好課堂教學,發(fā)揮革命文化育人無聲的作用。課堂教學是對青年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現(xiàn)鑄魂育人的主渠道。革命文化與思政課的教學價值高度契合,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深挖革命文化的深厚內(nèi)涵,將革命文化中蘊含的浩然革命正氣、堅定理想信念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轉(zhuǎn)化為思政課的教育資源,引導青年學生繼承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提升思政課的育人功能。同時,思政課教師也要用好、用足、用活課堂教學,將各個革命老區(qū)的革命遺址、英雄人物、革命精神等紅色資源,通過開展“講革命文物故事”、“紅色革命經(jīng)典朗誦”、“追憶紅色歷史”等教學活動,找準結合點,推動革命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校園,把思政理論講深、講透、講清,讓青年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革命文化的洗禮,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增強思政課的教學活力,發(fā)揮革命文化育人無聲的作用。
用好新媒體新技術,讓革命文化的內(nèi)涵深入學生心田。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青年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都離不開與網(wǎng)絡的密切聯(lián)系。對此,各個學校在將革命文化貫穿于思政課教學全過程的實踐中,要充分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革命文化活起來,采取圖、文、影、音相結合的形式,觸發(fā)青年學生對革命文化的情感認同和思想共鳴。此外,思政課教師也要進一步強化對新媒體技術重要作用的認識,將革命文化通過青年學生普遍使用的網(wǎng)絡媒介進行更加生動、鮮活的宣傳,讓革命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深入學生心田。例如,依托“兩微一端”的技術優(yōu)勢,創(chuàng)作與革命文化息息相關的微視頻、情景劇等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通過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等平臺生動再現(xiàn)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展轟轟烈烈的革命歷史紀實,使全國各地的青年學生既可以借此拓展眼界又能將革命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用好各種社會資源,讓革命文化覆蓋學生教育全過程。思政課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實踐的理論。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要想把革命文化講到青年學生的“心坎兒里”去,從而更好地幫助青年學生提升政治覺悟、錘煉品德修為、堅定理想信念,就需要用好各種社會資源,讓革命文化覆蓋學生教育的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diào):“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 因此,各個學校應充分利用好各個革命老區(qū)社會化的紅色資源,開辟第二課堂,采取理論育人和實踐育人相結合的方式,在場景敘事、沉浸式體驗的過程中提升青年學生學習革命文化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還要因地制宜地把思政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紅色革命紀念館等場所,開展體驗式教學,組織青年學生前往革命遺址資源富集地的革命老區(qū)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等實踐教學活動,將思政課的理論教學與實踐體驗結合起來,讓思政課更加接地氣、更加有人氣,推動思政課教學邁上新臺階。(作者:秦專松,重慶資源與環(huán)境保護職業(yè)學院思政課教師;楊新芳,西安美術學院思政課教師)
注:本文系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挖掘紅軍遺址資源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研究”[項目編號:21SKSZ121]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