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大興區(qū)赤魯村,有兩支特別的隊伍:一支負責為村民“跑腿兒”;一支負責跟群眾“拉家常”。兩支隊伍的骨干,是全村31名黨員。
與河北省廊坊市交界的赤魯村,位于大興區(qū)長子營鎮(zhèn)的最南邊。這里離鎮(zhèn)中心較遠,以前一提起要去鎮(zhèn)上辦事,村民們就發(fā)愁。“從村里到鎮(zhèn)中心,年輕人騎電動車也得半小時。”66歲的村民王連榮說,“現在不愁了,有事黨員幫忙跑腿兒,在家門口就能把事辦了。”
走進赤魯村政務服務站,墻上貼著的“村級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很顯眼,足有47項。社會保障卡補領、殘疾人證掛失補辦……其中20項可由黨員代辦。
“有些事項規(guī)定必須本人到場,除此之外都可由黨員代辦。”赤魯村黨支部書記尤淑鳳介紹,為解決群眾“辦事遠”問題,村里建立了“群眾事項黨員代辦”制度。每周一、周四固定為群眾辦事,“平時有著急的事情,也能做到一事一辦。”
在赤魯村,黨員為群眾代辦的事,遠不止清單上這些。幫退伍老兵開證明、上門接送老年人打疫苗……只要村民有需要,一聲招呼黨員就到。
今年,赤魯村裝上了北京農商銀行的自助終端設備,41歲的黨員梁賢當起了義務“柜員”,幫助有需要的村民辦理業(yè)務。“終端設備不帶現金功能,如有村民急需現金,我就先用自己的錢墊上,然后再在終端上幫助操作轉賬。”梁賢說,“每人每天取現金限額5000元。我準備了些備用金,一般都夠用。如果不夠我就去鎮(zhèn)上取,也就是多跑一趟的事兒。”
服務延伸到村外,矛盾化解在村內。赤魯村不大,僅252戶、600余人,村民間有了不愉快,赤魯村的另一支隊伍——“拉家常”隊伍就會及時出面幫忙調解。61歲的老黨員劉占林就是其中一員。
今年夏秋北京雨水大,村南頭的兩戶人家因為排水問題鬧了矛盾。劉占林前前后后跑了4次,做雙方思想工作,兩家人終于坐到了一起,解開了心結。“遇到不好協調的事,就多叫幾個人、多跑幾趟腿。”劉占林說。
“別看有的事不大,卻是個細致活。”尤淑鳳說,安排誰去“拉家常”,不但要考慮事情本身,還要思量村里的各種關系,“主要靠黨員,有時也發(fā)動群眾。”現在,赤魯村的“拉家常”隊伍已發(fā)展到50余人,既有村兩委干部和普通黨員,也有村民代表。
村里的綠化怎么搞,特色民宿怎么設計,村里的旅游商品怎么包裝……除了化解矛盾,村民的好想法、好意見,也通過“拉家常”傳遞給了村干部,助力村里發(fā)展。根據村民反映的閑置民宅信息,赤魯村改造了6套精品民宿,村集體實現每年增收20萬元。
在村黨支部帶領下,赤魯村的“兩支隊伍”在鄉(xiāng)村治理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今年前9個月,在“接訴即辦”考核中,赤魯村月月得滿分。
堅持黨建引領,提升鄉(xiāng)村治理水平,赤魯村只是大興區(qū)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大興區(qū)不斷深化推廣“拉家常”機制,建立以黨員為主體的紅白理事會、家長里短調解團等社會組織1700余家,在118個村開展積分制、清單制、網格化融合治理試點,全區(qū)接訴即辦“萬人訴求比”在全市持續(xù)保持低位。
“治理有效是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我們堅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xiāng)村治理體系,讓鄉(xiāng)親們得到更好的組織引領、社會服務、民主參與。”大興區(qū)委書記王有國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28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