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壺不開提哪壺”,原義是用來形容某個人缺乏察言觀色的能力,揭開別人不愿公開討論的事情,造成不討喜的尷尬局面。然而,工作中的“壺不開”往往對應著難解決的“疑難雜癥”,也是抓改革、促發(fā)展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面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新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克服畏難情緒,在破僵局、解新題中激發(fā)改革新活力,讓每個“不開之壺”都能逐漸升溫,品得個人成長和事業(yè)發(fā)展相互促進的“四溢茶香”。
深挖細查“找”問題,在重點上“哪壺不開提哪壺”。好的問題是成功的開始,它決定了我們思考的方向、深度和質量。倘若干部在工作中挑肥揀瘦,碰到難事就繞著走,長此以往不僅會錯失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良機,更削減了干部隊伍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因此,廣大黨員干部要在吃勁時刻勇于淬煉擔當,切實增強工作謀劃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在亮身份、許承諾、展作為中成為基層一面面“流動的旗幟”。同時,要抓住重點精準發(fā)力,讓“哪壺不開提哪壺”成為破除“習慣性推卸”弊病的最佳良方,確保黨的好政策取得人民滿意的好成效。
由表及里“解”新題,在行動上“提了哪壺開哪壺”??鬃铀U述的“君子有九思”中的“視思明”,強調審視問題需確保洞見清晰、真實且精準無誤。當前,中國社會正經歷著史無前例的改革浪潮,新難題與新挑戰(zhàn)層出不窮。廣大黨員干部要敢于突破陳規(guī),善于在“揭蓋燒水”的過程中展現出直面問題、聚焦盲區(qū)的魄力,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掌握“水沸之道”,確保提了哪壺就把哪壺水真正加熱至沸騰狀態(tài)。要仔細梳理改革實施主體和責任,讓“埋頭不看”變成“埋頭苦干”,鉚足干勁想盡辦法把“微溫之水”燒開,用工作實效彰顯“提了哪壺開哪壺”的能力。
靶向施策“破”難題,在成效上“不管哪壺都要開”。抓落實不是一蹴而就,“水滴石穿”的恒心是攀越高山之巔的“不二法門”。黨員干部在處理重大事務中的“微末之處”及關乎全局的“細微環(huán)節(jié)”時,要敢于突破自己思維、能力、情緒等方面的瓶頸,掃除一個個“攔路虎”,練就在危急關頭能“迎風戰(zhàn)雨”的真功夫,做能力全面的復合型干部。要涵養(yǎng)“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前瞻視野,主動將制約發(fā)展的難題逐一轉化為推動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成就清單”,在扛活干事中錘煉“不管哪壺都要開”的本領,真正推動各領域改革舉措同向發(fā)力、形成合力。(云南省大理州云龍縣寶豐鄉(xiāng)黨委 羅曉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