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王宗萍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教授 段成榮
【摘要】當前,新生代流動人口呈現不同以往的特點,如外出流動年齡小且很少返鄉(xiāng)、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等,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就業(yè)弱勢地位未得到改善、流動人口子女教育保障問題、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因此有必要從戰(zhàn)略上高度重視,深入開展對新生代流動人口的研究,以準確把握新生代流動人口的生存發(fā)展狀況,及時發(fā)現新情況,探索解決新問題。
【關鍵詞】新生代流動人口 現狀 困境 對策
【中圖分類號】C92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我國流動人口增長迅速。截止2014年底,全國流動人口數量已經達到2.5億,比2010年增加13.1%,比2005年增加69.7%。在流動人口快速增長的過程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無疑是新生代流動人口(本文中的新生代流動人口,是指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流入地居住一個月及以上,非本區(qū)(縣、市)戶口的流動人口;與之相對應,將出生于1980年以前的流動人口稱為老生代流動人口。)2010年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和流動人口問題。但是,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學術界,對于新生代流動人口的各種基礎信息都還缺乏了解和掌握。為此,非常有必要開展對新生代流動人口的研究,以準確把握新生代流動人口的生存發(fā)展狀況,及時發(fā)現新情況,探索解決新問題。
新生代流動人口的基本情況
新生代流動人口的四分之三為勞動年齡人口。新生代流動人口的年齡構成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學前和義務教育適齡階段的流動兒童數量明顯較少,0至5歲學齡前兒童只占全部新生代流動人口的8.4%,6至14歲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只占12.5%;完成義務教育之后,部分兒童離開學校,開始尋找就業(yè)機會,因此,15歲之后,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到流動人口的行列之中。但這一階段,由于仍然有部分孩子在校接受教育,加上目前孩子們還不得不在戶口所在地接受高中教育,因此,高中學齡段流動人口人數也相對較少。在高中后階段,流動人口迅速增加,到達頂峰;此后,由于回老家結婚、生育子女等原因,流動人口有所減少,但仍保持較大規(guī)模。
如此,形成新生代流動人口以勞動年齡人口為主的基本格局,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計算,16至30歲已進入勞動年齡的新生代流動人口占全部新生代流動人口的77%,規(guī)模接近9100萬。
已婚者過半,未婚同居現象亦值得關注。大部分新生代流動人口正處于戀愛、結婚的高峰年齡段,并且婚戀狀況與新生代流動人口的生活、精神狀態(tài)密切相關。他們的婚戀狀況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但是,當前人們對于新生代流動人口的婚姻狀況并沒有準確把握。然而,動態(tài)監(jiān)測數據顯示,15歲以上新生代流動人口中,已婚者占55.5%。達到法定婚齡的新生代流動人口中,已婚者占66.4%。新生代流動人口中已婚者超過半數。
值得關注的是新生代流動人口中的未婚同居現象。動態(tài)監(jiān)測顯示,新生代流動人口中未婚同居者比例為1.9%,城市戶籍新生代流動人口未婚同居的比例略高為2.4%。未婚人群更容易成為相關服務的盲點,因此應予以更多關注。
從城市到城市的流動人口漸趨增多。我國流動人口以從農村到城市流動者居多,到2010年,農業(yè)戶籍流動人口在全部流動人口中所占比重仍高達67.7%。但是,過去30年中,從城市到城市的流動人口所占比例一直處在上升過程中。新生代流動人口也經歷著相同的過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新生代流動人口中城城流動者所占比例為19.72%,與2005年的相應比例(12.23%)增加了7.5個百分點;可以估算,從城市到城市流動的新生代流動人口規(guī)模從2005年的730萬增加到2010年的2330萬,增加了兩倍多的人數。
新生代流動人口的主要特征
新生代流動人口是老生代的延續(xù)。兩代流動人口從根本上講都是流動人口,他們具有相同的本質特征,面臨諸多相同的問題和困難。與此同時,新老兩代流動人口由于其出生、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以及他們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不同,新生代流動人口又具有一些與老生代明顯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現在:
外出流動年齡小且很少返鄉(xiāng)。新生代流動人口第一次外出流動的時間明顯早于老生代。老生代流動人口首次外出流動時的平均年齡為31歲,而16歲以上新生代對應年齡只有20歲。新生代流動人口不僅首次外出流動的時間早,而且相當大一部分在離開學校后就立即開始流動。43.7%的16歲以上新生代流動人口在離開學校后很快就開始了第一次流動,而老生代的對應比例只有5.1%。這意味著近半新生代在沒有社會經驗、沒有工作技能的情形下開始流動務工,而且那些從農村出來的新生代則基本沒有務農的經歷。
新生代外出流動以后,更徹底地與老家斷開了聯系。15%的新生代流動人口外出以后從未回過老家,老生代的對應比例只有8.8%。那些近一年回過家的新生代中,有43%是因為過年回家,有26%是因為過節(jié)才回家。也就是說,新生代這個群體自很早離家之后就很少回家鄉(xiāng),一年之中僅有的1~2次回家也都是因為短暫的過年過節(jié)。他們正在失去和老家在物質、精神上的聯系。
年幼的新生代流動人口多在流動城市出生。盡管16~30歲新生代流動人口開始外出流動時年齡很小,但他們中95.7%出生在流出地老家,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村娃。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前年幼的流動人口則更多地出生、成長于流入地城市。動態(tài)監(jiān)測數據顯示,在16歲以下流動兒童中,15%出生于當前居住的流入地城市而且一直在流入地城市成長,他們是完完全全的流入地“城里娃”;另有14.3%出生在流入地城市,但在成長過程中或長或短地回到流出地老家或流動到其他城市生活過,他們也主要地應算作流入地的“城里娃”;還有27.5%的流動兒童在其生命歷程中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流入地城市度過的,他們也應算作流入地“城里娃”。上述三類“城里娃”加在一起,占全部流動兒童的56.8%。
可以說,在今天我們看到的低齡新生代流動人口中,大部分就是流入地城市的“自己娃”。這是新生代流動人口的新特征,而且是應該高度予以重視的特征。
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30多年來,我國流動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不斷有所提升,流動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982年的5.6年提高到2005年的8.9年,2011年則進一步提高到9.5年。在此過程中,新生代流動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提高更為明顯。2005年,新生代流動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5年,2011年則提高到10.4年,比老生代流動人口高1.6年。
當前新生代流動人口中,54%完成了初中教育,27.1%完成了高中教育,更有12.2%接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其中本科學歷者占3.7%,有研究生學歷者占0.3%。以此推算,在新生代流動人口中,擁有本科學歷者人數達450萬,擁有研究生學歷者人數達36萬。這些擁有較高受教育水平的新生代流動人口,既是未來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對社會管理和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生代流動人口大多有穩(wěn)定工作。大多新生代流動人口實際上已經是流入地城市穩(wěn)定的居住者和穩(wěn)定的就業(yè)者。根據動態(tài)監(jiān)測數據,新生代流動人口平均外出流動時間達到4.6年,在當前流入地居住的平均時間為3.3年。也就是說,新生代流動人口自外出流動以來,有7成多的時間在現流入地居住生活。
與此同時,他們流動過的城市數量也比較少,平均只有1.4個。從家鄉(xiāng)流出后直接到現流入地城市居住生活的新生代流動人口比例為70.3%,流動到過兩個城市的人占18.3%,流動到過三個城市的人比例只有6.83%,流動到過三個以上城市者的比例僅為3.7%。
流動人口在一個地方能夠長期待下去,就業(yè)穩(wěn)定是最重要的因素。以更換工作的頻率衡量就業(yè)穩(wěn)定,新生代流動人口最近3年沒有更換過工作的比例達到61.7%;在換過工作的新生代流動人口當中,56.48%的人僅更換過一次工作,28.28%的人更換過兩次工作,10.77%的人更換過三次工作,僅有4.47%的人更換過三次以上工作。
新生代流動人口流動主因不同以往。20世紀90年代以來,務工經商一直是人口流動的主要原因。到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勞動年齡流動人口中,仍有58.3%因為務工經商而流動。新生代流動人口的流動原因也不例外,在16至30歲新生代流動人口中,55.21%因為務工經商而流動。
與此同時,我們又可以看到,新生代流動人口的流動原因又在發(fā)生重要的變化:16至30歲新生代流動人口中因為務工經商而流動者所占比例明顯低于老生代流動人口的對應比例(61.09%),而新生代中因為學習培訓原因流動者所占比例(22.55%)則大大超過老生代流動的對應比例(2%)。新生代流動人口對于學習知識、技術需求的增加,以及社會所提供的教育、培訓機會的增加,使新生代的流動原因更加多元化,更加著眼于長遠和未來的發(fā)展。
人口流動家庭化趨勢突出。在已婚新生代流動人口中,近90%是夫妻雙方一齊流動,共同生活在一起。這集中反映了人口流動家庭化趨勢。這一趨勢也提醒我們,針對流動人口特別是新生代流動人口的服務和管理工作,都要以家庭為出發(f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