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更為理性
在銀行理財轉型過程中,也對投資者產生了影響,從過去的“剛性兌付”,到如今的浮動收益,越來越多投資者變得更加理性。在楊超看來,隨著銀行持續(xù)推進的投資者教育工作倡導投資者理性投資,自行承擔收益和風險,投資者的成熟度不斷提高。同時,凈值產品的收益有漲有跌,理財產品最終收益率是不確定的,這加深了投資者對于“買者自負”的理解。此外,投資者需要更加關注理財產品投向,了解產品。“理財產品類型和投資范圍將決定產品的風險和收益,因此投資者不僅要區(qū)分理財產品的投資類型,還要關注具體的投向。”楊超說。
需要注意的是,業(yè)內專家提醒,通過潛移默化的投資者教育和市場“真金白銀”的鍛煉,銀行理財客戶對于理財產品凈值化的理解程度不斷加深,接受程度也在不斷提高。但基于客戶總體風險偏好仍然較低的特征,銀行理財需要做好投研工作,平滑產品凈值波動,以穩(wěn)固客戶基本盤。
張偉指出,在凈值化轉型的大背景下,面對權益投資占比逐步提升,以及傳統(tǒng)銀行理財客群對凈值波動較為敏感的情況,理財子公司的投研能力提升和投資者教育工作任重道遠。“理財子公司應著力重構產品體系、打造投研體系、建設投研人才隊伍,健全銷售體系并做好投資者教育,以及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建設適合未來智能投顧、智能投資、智能風控、智能投研等發(fā)展的IT系統(tǒng)等。同時要重視投資者教育工作,使投資者逐步接受凈值型產品,打破‘剛兌’理念。”張偉說。(記者 錢箐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