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孫應帥
【摘要】中國共產黨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本質規(guī)定和核心要義,同時走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發(fā)展道路。在民主實質上,將無產階級的“階級民主”,經由奪取政權、變革生產關系和社會結構,發(fā)展到無產階級領導的、各民主階級聯合的“人民民主”,從而實現了“民主”與“專政”的統(tǒng)一;在民主原則上,將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設想的“完全民主制”,經由列寧的“民主的集中制”發(fā)展到“民主集中制”,從而實現了“民主”與“集中”的統(tǒng)一;在民主形式上,將巴黎公社、工農兵代表蘇維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探索實踐出的“普選民主”“代議民主”,經由“議行合一”的新型民主和獨具特色的“協(xié)商民主”,發(fā)展到“全過程民主”,從而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的統(tǒng)一。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民主觀 中國式民主 民主集中制 人民民主 全過程民主
【中圖分類號】D25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05.002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10月14日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1]民主也是馬克思主義和無產階級的價值追求,是馬克思主義政治思想的核心內容。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來,就站在新的思想高度,以唯物史觀和階級分析的方法審視過往民主思想的局限性,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為此后社會主義民主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了思想基礎。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本質規(guī)定和核心要義,同時結合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際,將馬克思主義民主理念落實到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的具體實踐中,并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出“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原則和獨具特色的“協(xié)商民主”“全過程民主”,實現了“民主”與“專政”、“民主”與“集中”、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的統(tǒng)一,從而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民主理念。
民主實質:從階級民主到人民民主
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千百年來,不同的國家、階級和思想者都表達了民主的訴求,由于立場、方法、視角的不同,他們提出了各不相同、卻自以為普世的民主理念。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收了前人的民主理念,特別是在吸收了古希臘古典民主思想、空想社會主義理論、近代理性啟蒙思想和青年黑格爾派學說的基礎上,形成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民主觀。馬克思主義民主觀不僅批判地繼承了前人的民主理論成果,而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運用新的方法論解決了前人的民主理論困境,從而提出了“真正民主制”的理論設想。
馬克思主義認為,過往的民主理念,盡管都標榜民主的普遍性、全體性,但其實質都不過是少數人的民主。在古希臘,只有具有雅典血統(tǒng)的自由成年男性,才能享有雅典公民所具有的民主權利,奴隸、婦女和移民則不在公民之列。實際上,即便到了雅典全盛時期,“自由公民的總數,連婦女和兒童在內,約為9萬人,而男女奴隸為365000人,被保護民——外地人和被釋奴隸為45000人。這樣,每個成年的男性公民至少有18個奴隸和2個以上的被保護民。”[2]因此,無論雅典民主被稱為“人民的統(tǒng)治”,還是“平民(窮人)的統(tǒng)治”,其實質都不過是奴隸主的民主,或奴隸主內部的“多數人統(tǒng)治”,于整個社會而言,只是少數人的民主。
在資本主義社會,為了從封建主義桎梏中解放出來,資產階級思想家們舉著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權的旗幟,開始批判神權、王權、等級特權,發(fā)起了資產階級思想啟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思想家約翰·洛克(1632~1704年)在《政府論》中,批判“君權神授”和“王位世襲”理論,宣傳“社會契約”和“天賦人權”學說;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1689~1755年)在《論法的精神》中提出“三權分立”的思想;法國激進的啟蒙思想家盧梭(1712~1778年)在《社會契約論》中又提出了“人民主權”原則,認為“主權在民”,等等。這些思想和原則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建立和發(fā)展而逐步成為資本主義民主觀的重要內容。然而,無論資產階級如何宣揚其民主,如何標榜自己是普遍的、全體的民主,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來看,都逃不脫其民主理念和民主制度的階級屬性。資本主義在“使人口密集起來,使生產資料集中起來,使財產聚集在少數人的手里。由此必然產生的結果就是政治的集中”,進而形成“資產階級的經濟統(tǒng)治和政治統(tǒng)治”。[3]而在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和專政面前,“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只能為資產階級所享有。這樣,馬克思運用唯物史觀,以階級分析的方法,揭示了資本主義民主的實質,也不過是資產階級的階級民主,或資產階級內部的“多數人統(tǒng)治”,于整個社會而言,仍是少數人的民主、形式上的民主。
在馬克思看來,民主問題的實質是國家問題、政體問題。他認為:“民主制是作為類概念的國家制度。”[4]因此,“作為一種國家制度,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義是人民是國家的主人。”[5]只有讓以無產階級為主體的絕大多數人當家作主,讓人民群眾真正享有參與和治理國家與社會事務的權利,才能實現多數人的民主、真正的民主。為此,他告誡與資產階級同時伴生的無產階級,認清資本主義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權的虛偽性,“只有揭露事實的真相,只有撕破這個偽善的假面具,才能對工人有利”。[6]他指出,只有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實現整個社會的經濟民主,才有全體人民的多數民主、真正民主、事實民主。但沒有革命的行動,就無法實現這種變革,因為無產階級“如果不炸毀構成官方社會的整個上層,就不能抬起頭來,挺起胸來”。[7]因此,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tǒng)治階級,爭得民主”。在此基礎上,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tǒng)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8],從而為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進而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上層建筑,變革資產階級的階級民主為無產階級的階級民主,實現多數人的民主、真正的民主創(chuàng)造條件。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民主觀,始終堅持運用唯物史觀,以階級分析的方法,結合中國社會的具體實際,來分析中國社會的性質、結構和革命斗爭的路徑。毛澤東同志在1925年10月《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提出,20世紀初的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存在著附屬于帝國主義、代表著中國最落后的和最反動的生產關系的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代表著中國城鄉(xiāng)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中產階級也就是民族資產階級,小生產的經濟關系、包含自耕農、手工業(yè)主、小知識階層等的小資產階級,包含絕大部分半自耕農、貧農、小手工業(yè)者、店員、小販等的半無產階級,以及包含鐵路、礦山、海運、紡織、造船等的產業(yè)工人即無產階級。因中國的落后經濟,無產階級人數不多,“現代工業(yè)無產階級約二百萬人”。[9]因此,在當時的中國,階級狀況與西歐資本主義社會和馬克思設想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階級對立要更為復雜,“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于他們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是我們的敵人。工業(yè)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10]為此,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多數人的民主、真正的民主,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民主”理念。這一理念以無產階級作為革命的領導力量,同時團結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農民階級在內的一切革命力量,致力于推翻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三座大山。這樣,毛澤東同志在1949年6月《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就提出了實行“人民民主專政”設想,要使“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讓位給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主義,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可能性:經過人民共和國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到達階級的消滅和世界的大同”。[11]1949年10月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就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12]這樣,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13]的國家,就將無產階級的“階級民主”發(fā)展到以無產階級為領導、團結各民主階級的“人民民主”。
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建設和改革,中國的人民民主不斷得到鞏固和發(fā)展,真正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這是中國民主的本質和核心。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實現了民主與專政有機統(tǒng)一。一方面,“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馬克思主義民主觀中有關“階級民主”的核心訴求,將無產階級置于領導地位,從而保證了以無產階級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民主權利。它“堅持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保證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從而體現了人民民主專政中的“民主”特征。另一方面,“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履行國家政權的專政職能,在剝削階級被整體消滅的情況下“依法打擊破壞社會主義制度、顛覆國家政權、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各種犯罪行為,維護法律尊嚴和法律秩序,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14],從而體現了人民民主專政中的“專政”特征。
實際上,馬克思在界定民主主體為無產階級的過程中,也指出了民主的本質屬性就是絕大多數人的當家作主。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斗爭中,馬克思也闡明了民主的主體包括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在內的廣大社會階層。馬克思在總結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時,就認識到,在革命進程把站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農民和小資產者即國民大眾發(fā)動起來反對資產階級統(tǒng)治之前,在革命進程迫使他們認識到無產階級是他們的先鋒隊而向其靠攏之前,“工人們是不能前進一步,不能絲毫觸動資產階級制度的”。[15]因此,必須將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形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才能真正實現無產階級的階級民主。這就突破了馬克思主義民主觀中民主主體的有限性,賦予了無產階級民主更廣泛的主體外延和范圍,而馬克思的這一設想在列寧領導的蘇維埃國家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共和國都得到了實踐和發(fā)展。
總之,“人民民主”理念的提出和實踐,是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生動體現,是對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重大發(fā)展。